佛法解惑 | 談到一門深入的問題,師父教導我們要多聽、多看、多問,我還是有不太清楚的地方。

111-01-23
分享
客問

到一門深入的問題,師父教導我們要多聽、多看、多問,我還是有不太清楚的地方。比方說在《楞嚴經》講到一門深入,虚雲老和尚也說修行像老鼠咬棺材,一口咬進去以後一直到它出來為止,還有《楞嚴經》也講到所謂的六個結,需要次第的解,不能一次同時解六個結,這是不是說剛開始的時候多聽、多問、多看,等到知道心中有一條路時就一門深入,直到你出來以後,再法門無量誓願學,是不是有這種次第的過程?請師父開示。
師答

剛開始我不贊成一門深入,才提出來多看、多聽、多問。為什麼?從這三多裡面,你會發現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適合什麼?一旦發現了,認為自己喜歡、有興趣,而且條件也適合,就可以一頭栽進去。要了解一門深入是生死法門,如果說還想幫助別人、行菩薩道的話,絕不是以自己個人會的告訴別人,不會的就說我不知道。因為每一個人的根基、智慧都不相同,當然所學的就不一様,要不,佛陀也不須要講那麼多的道理方法,所以一門深入是關係到個人的生死法門。的確,要一門深入,必須自己要能完全掌握道理方法,才不會走錯路,並且在過程中間必須心無旁鶩。因為某些在理論、方法上是有差別性的,如果通通搞在一起就會混亂,最後沒有辦法進到一門深入。其次,如果還有搖擺不定的起心動念,那原有的就很難單純、也很難一門深入。

參禪,不要去參話頭,也不要參公案,因那是人為的問題,不是佛說的問題。所謂參禪,參是參考別人的,是你已經擁有從外面蒐集而來的資訊;禪是靜靜的去思考,把外面所蒐集的資訊,在現實生活中,當某些起心動念發起時,是參禪的時候。為什麼?運用思考所蒐集的既有資訊,去面對你的問題,那個時刻叫做參禪,否則的話只是冥想,再不就是修定。修定從四禪天到四禪定到四無色定,甚至到無盡定或者滅盡定,或者九次第定,那是修定,所以參禪跟修定不太一樣。

參禪的境界可以說不受限制、沒有定點,甚至連滅也找不出來。參就是把原有的資訊,不管是世俗的知識經驗,以及在佛陀所講的知識經驗,都是你參考的一些資料。禪是什麼?是你面對現實生活,起心動念的時候,運用既有的資訊面對你的問題去思考,慢慢有所發現、突破,才叫參禪,千萬不要去參話頭或者參公案。

修禪定是從四禪天、四禪定、四無色定,到滅盡定,最高境界就到達佛陀的境界,叫那伽定,那就很難。

參禪當然可以明心見性,為什麼參禪裡面提到,要有疑才有悟?如果起心動念沒有疑,你就不可能去面對它,心念起疑了,當你面對疑情,那才是下手的時刻。

在家居士修修禪定就不錯了,要參禪比較困難,為什麼呢?因為在家的生活環境太複雜,而且還不一定關係到生死,參禪是關係到生死。我不是說在家不能參禪,可以,除非在某一些心念起動關係到生死的時候,那可以參禪,一般的日常生活你去參禪沒有用,除非從中間能夠把握某些東西,而且在佛陀的道理方法上已有相當的基礎,否則的確很難。

如果在家居士想要參禪的話,最好還是先修禪定,禪定是參禪的基礎,如果禪定功夫不好,當然參禪時,因自我意識太強,很難冷靜下來,想把自我意識真正達到無念、無住,那太難了,至於我、無我沒有什麼了不起,必須能夠清淨我。禪裡面特別要求以戒行要莊嚴為基礎,戒行莊嚴只有出家人做得到,在家的環境並不允許,怎麼辦呢?先從禪定上面下手,把四禪天搞清楚,然後進入到四禪定,一步一步来,不要一下是色空的問題,一下誤解四無色定變成色空的問題,這樣亂扯在一起的太多了,佛法是有條理、有過程,可是不一定有順序,完全看個人的基礎,這個基礎有過去世的、有現在世的。
關鍵字:
學佛三多政策
分享
了解更多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