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法雲伽藍住持智願法師主講《金剛經》,期末適巧解說《金剛般若》常見三段論經文:「是⋯⋯非⋯⋯是名⋯⋯」,個己於此有所感悟。
法師解說經文表示,佛法原本法無定法,不能以言語道斷,但若不言說,恐眾生無法理解與學習;一經言說,眾生卻又執著其中。猶如廚師為指導大眾作菜撰寫食譜,學者依食譜學習烹飪卻落入窠臼成既定模式,不懂得變化發揮。是故吾人學佛,當了解法之真實義,不於相上打轉,而能發揮饒益性,是則為法無定法。此即三段論內涵。(據
111-01-09 花絮報導)
吾人未學佛前執著於財色名食睡,學佛後復又執著於法,如《法華經》云:「眾生處處著」。白雲老禪師曾說過,我們會來投胎,就是一種錯,乃業力使然。此業力造就了眾生處處執著的習氣。智願法師曾以《楞嚴經》「一機抽」比喻,吾人常以為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實則猶如傀儡戲偶,乃受業力習氣 (幕後操弄戲偶者) 所牽引,造作種種身口意行為。人因累生習氣,成就牢不可破的僵固法界,依憑行事,復又增長習氣,所謂「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當每個人的法界皆如此堅固時,衝突煩惱勢不可避免。(據
110-12-06 花絮報導)
人依業力來,而有正依報,「不昧因果」,無法逃避,當須面對,惟面對需本錢。多年前千佛山若知法師在台北講堂解說《金剛經》,法師曾說有人謂言《金剛經》既然講空,到後來都要空掉,那為何還要學習《金剛經》?法師解釋,學佛才能了知因緣法則與因果關係,依於道理方法好修行;若不聽聞佛法,只是依自我意識而隨業再造業,能空得了什麼?此言猶迴盪耳際。
未學佛以前,個人常依自身好惡而執著於諸人事物,造成煩惱不在言下;聽聞師父們解說佛法道理後,體悟到人依業力投胎,於因緣中感受果報無法避免,惟有在此中體取真實義,不計較執著,乃至在饒益的前提下法無定法,才有自在解脫的機會。惟如白雲老禪師於《圓覺法義》中所言,這樣的體悟只是圓滿西瓜中的一小片,欲得真正自在解脫,須達圓覺境界,是故老禪師又言:「學佛是一輩子的事」,警醒吾人,學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法雲道場住持智願法師常勉勵大眾學佛修行,值此難得法緣,期盼大家同來熏習,體悟法義,改變身囗意行為,減少計較執著,終如《心經》語末咒言:「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張耀明 ‧ 1 年前
|
 |
淨乘 ‧ 1 年前
|
|
|
 |
淨怡 ‧ 1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