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問
禪的思想本質是不是指《楞嚴經》裡所講的「佛性人人皆有」和《金剛經》所講的「空」?如果是,這兩者要如何融和才能發揮效用?
師答
你所提到的都不是禪思想,你講這些都是些學禪的過程,以及禪一部分的理論。
《楞嚴經》整體的講究是如何把我們的智慧培養起來,有了智慧才能覺悟,這是《楞嚴經》的理論基礎。《金剛經》也不是講空,談「空」是依於「有」而說。其前十六品是談「有」,肯定功德上的差別,但會執著於功德;後十六品則是依於「有」的現象,而談到突破,突破「有」的執著而入清淨,最後説「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是肯定前面必須有個「有」的過程,如果連「有」的過程都沒有,而只談後十六品就變成否定,其實它還是由「有」下手,再如何去突破而達到清淨。
為什麼說跟禪沒有關係呢?禪,雖不捨棄這些知見,但是所要求的是面對生活,於生於死究竟能作得了多少主。所以,禪是實際生活的體驗 (按:禪宗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一語,於此更令人深思,雖然雲老禪師將這句話作了更理性的解釋,請見後),並不是隨便說說就算了,一定要把它打破,如果還有東西存在都不行。譬如,禪宗講疑,小疑就小悟,大疑大悟,不疑就不悟。它還是要從「有」著手去究竟。這些理論不管《金剛經》、《楞嚴經》,關係到禪方面的經典,都只是些理論,實際是要依這些理論應用在現實生活上,你的起心動念,能不能把持得住,如果時時刻刻能照顧起心動念,維護起心動念,還能去修養起心動念的話,那就時時刻刻都在禪裡面過日子。
有句話説「禪通三藏」,為什麼這麼講?因為「禪」的表現,不管是道理、方法,它都是不離於三藏經典,不局限於某部經典理念。如果關係到戒方面的就要以戒來說,關係到定方面的就以定來說,關係到慧方面就以慧來說,它的理論基礎是以三藏為依歸,並不是某一部經典就能代表的。
所謂「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為什麼這麽說呢?禪依據的經典還是三藏十二部,它是不另外建立文字,三藏十二部幾乎都用得上,所以不另外建立文字。為什麼說「教外別傳」?教,凡是依於名相、道理、方法、或法門的,這些都是教,依於所教,照著去做。可是禪不是如此,它是不同於教的範疇。「別」不是分別,不是另外,而是以不同於教的方式去做,所以叫「別傳」。
關鍵字: |
楞嚴經
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