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解惑 | 請解説「無生法忍」的意義?

110-06-20
分享
客問

解説「無生法忍」的意義?
師答

首先要瞭解什麼是無生忍?我一直說「無」不是沒有,無是依於「有」的認識,而能夠超越,或突破;無也有「不一定」的意思,這點一定要把握,千萬不要把無當成「沒有」。佛法中關係到「無」的法要,最容易把無當作「沒有」而造成問題,如果最後說成「有就是沒有,沒有就是有」,認為這就是無,豈不成了笑話?依世間法來說無就是沒有,世間法說有、說無,此「無」是沒有,肯定的;然而,佛法的「無」則是依於「有」的認識、瞭解之後而突破,所顯現的另外一種現象。

例如煩惱,曾經有人問我:「老師父,您出家修行那麼多年,有沒有煩惱?」「有啊!」「那完了!我不想學佛了!您學了那麼多,都還有煩惱,我們怎麼辦?」如果有人說學佛已多少年,沒有煩惱了,我說那是大妄語。如果回答「煩惱是有,但可以顯現出『無』的修養來」,則是可被認同肯定的。因為煩惱的生起,是因人與事而發起,如果把問題搞清楚,就不會為煩惱而煩惱,因為清楚了,就覺悟到些什麽;亦即從煩惱中能覺悟,即使煩惱加之於身,也不會被煩惱所左右,因煩惱已成「無」的現象,但不能説「沒有煩惱」,佛法中把此現象稱之為菩提。

所謂「無生」不是沒有發生,而是依發生的情形,能突破其現象。比如煩惱雖然生起了,卻不受影響,反而可以得到好處;因為從煩惱中認識、瞭解、發現了些什麽,或者說覺悟到些什麼;原來所生起的煩惱,是「有」的現象,經過突破之後,顯現菩提,則原有的「有生」就成為「無生」的現象。為什麼「無」也有「不一定」的意思呢?因為這一次的煩惱,能從煩惱中顯現「覺」,能突破,並不表示以後不煩惱;如果以後煩惱了,很可能還要再經過認識、瞭解,從中再修養,再突破,因此也有「不一定」的意思存在。

無生忍的重點在「忍」字,也就是問題發生了,先要沉得住氣,沉不住氣,就忍受不了,則會産生問題,進而造成爭執、吵架、打鬥⋯⋯等情事。無生忍即從「有生」的現象上先行忍,行忍而後才有機會顯現「無」的現象。要顯現「無」需要有「法」,當然是覺悟之法,即佛法;全部的過程加起來,才能完成「無生法忍」的名詞。

綜合起來說,無生要從有生說起,事情發生了,要沉得住氣,先行忍,忍行要有法做為依歸,才能維護;經過法修養、突破,顯現的另一現象,對於原有的發生,即為無生,而全部的完成就是無生法忍。
分享
了解更多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