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佛法解惑>三昧、禪定、止觀

佛法解惑 | 請問師父,想行之間以想、非想、非非想過程中,須把握的原則是什麽?

110-05-17
分享
客問

問師父,想行之間以想、非想、非非想過程中,須把握的原則是什麽?
師答

所謂想、非想、非非想不要用這方式,好像走路一樣,這一步跨出去到那裡,第二步到那裡、第三步到那裡,佛法不是那樣,尤其我發明的止觀法門,絕不是你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想行之間建立起間隔,是要運用空間來發揮你的想像力,這想像力來自那裡?來自你的修養,如果連平常的修養都沒有,用自己的自我意識去想,最後還只是想,連非想都不是。

非想,是原來你的想可能會有傷害,轉變為非想,至少這種傷害不是直接的,它減輕了,或者是說還不能完全把握的,也叫做非想。往往一個想的發生,說不定會産生十個、百個、千個的非想,你們千萬不要看的那麼簡單,如果我講的止觀法門跟五蘊的調理是那麼簡單的話,不叫做心地發明,這是一個方法,也就是法則,把握這個法則去運用它,就不容易走偏路,不會搞錯方向。

至於要想達到非非想,菩薩四地完成進入五地,才有機會,還不一定能達到非非想,要七地完成,才有機會非非想,所以不要看的太簡單,僅僅一個想轉變為非想,就不曉得有多少不同的非想,怎麽辦?再經過篩檢,比較選擇,也就是止觀、再止觀、再止觀,不斷的止觀,要把所有的非想,最後篩檢到進入察覺而能返照,察覺是什麽?最深入的一種觀照功夫,深入的觀照功夫,惟恐還有微弱的自我意識,所以還要返照,你們不能把它當成一個公式,然後套著公式去修行,那不可能的,我為什麼講想行之間的間隔愈大,你的空間大的話,在這中間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的機會就愈多,這個不能用想、非想、非非想一下三級跳,沒有那麼簡單。
分享
了解更多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