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解惑 | 靜坐時,很難制心於佛號或數息。楞嚴經中說心不在內、外、中間,請問心是何物?

110-03-14
分享
客問

坐時,很難制心於佛號或數息。《楞嚴經》中說心不在內、外、中間,請問心是何物?
師答

經云:「集起為心。」可見心是許多東西 (即因緣) 集合所完成的一種現象,也就是自我意識,包括所有感性與理性的。因為有自我的生起,才有種種的分別及造作;是以《大乘起信論》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所以,心是萬法的根源。

靜坐時,希望能達到制心一處、靜定輕安的境界,首先要認清學習靜坐的目的何在。常有人將靜坐誤認為坐禪,其實不然。靜坐時念佛、持咒或數息,只是藉這些方法讓自己靜下來,最多只能達到念佛三昧或是總持三昧,但這不是禪。

今以念佛為喻,將五個禪定的修學等分略為說明: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為念佛三昧。念而不念,即制心一處,這是奢摩他。不斷地去訓練修養,到達完整的淨信,其過程即是三摩地,三摩地是必須假以時日,方能到此境界。三摩缽提則是等持、正心行,亦即到達某一境界能夠維持不變。進入到禪那的境界,方能運用思想、發揮智慧。定的較高境界乃是九次第定的最後一定──滅盡定。定的最高境界則是那伽定,這是佛的境界,入定、出定皆可隨意。
關鍵字:
靜坐止觀
分享
了解更多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