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解惑 | 請問老師父,於靜坐當中如何讓自己維持一念?

109-10-07
分享
客問

問老師父,於靜坐當中如何讓自己維持一念?
師答

靜也是有階段的,首先要讓自己知道,在混亂、不穩定中間,自己一定要先穩定沉靜下來;靜下來之後還是會有起心動念,在這種心念中間會不斷的變化,此種變化,於佛法中謂之生滅現象。

一個意念生起又消失,另一個意念生起,又再消失,此現象稱變化現象。在這許許多多的變化中間,不能任隨它變化,否則就是妄想雜念;因此,自己要從這變化現象中間,抓住一個,然後再去用工夫;若自己隨著意念不斷地轉,就是等於隨境而轉,也就是說自己的內心隨著外面的緣──內外相應,這叫隨業而轉。但在隨業而轉中,能夠抓到一點而去深入認識、瞭解,就可能有見道的機會,如果連抓都抓不住,那就永遠只有在業裡打轉。

所以,於混亂、不穩定當中,一定要先靜下來,靜還是有階段的,此處所講的靜,不是一靜就不動,外表好像不動,可是內在還在動,只是從一個原本內外都動的情形下,先靜下來,表面能夠做到不動 (表面做到不動都不容易)。可是不動就算了嗎?那不行,還要能夠於內在的動,把握住一些問題,這問題一定是要自己起心動念中所有的,絕不是去編織或者假設、如果、可能,這些都不行,肯定是自己於現實生活中有利害關係的。

例如:某人想到明天有張支票到期了,可是現在算一算身邊的錢並不夠,要如何是好呢?於是想到先向朋友借貸?還是拿不動產抵押?想了很多辦法;此刻我們便可以先冷靜下來,分析每個辦法的利與弊,如果發現這個行不通就放棄,再換另一個,這任何的一個「止」,叫止於一念。不一定止於哪一個,但卻是要以自己的心念變化為「止」的對象,不能夠編織,若是編織,依佛法來講是背而不捨。

怎樣是編織呢?現在沒有錢,我來標個會;問題是會標了以後,會款是否能按期付給人家?假如說「管他的,先解決目前的問題再說吧」,真是如此就不對了,這不是學佛人應該有的想法。為什麼呢?因為原來只是個問題,自己想別的辦法,目的是要究竟解決此一問題。如果説:「標會」,標了一個三、四十人的會,必然毎個時間,或一個月或半個月都要付會款,結果每半個月都要煩惱;反而成了為解決一個問題,卻製造了更多的問題。古人告誡我們:「情願節省一點,也不要欠債。」意即欠了債,就經常想到要還債,節省一點,從來不欠債的話,就可以過得很好,所謂:「無債一身輕。」
關鍵字:
靜坐止觀
分享
了解更多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