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解惑 | 人的一生是否能加以管理?又如何管理?

109-05-17
分享
客問

的一生是否能加以管理?又如何管理?
師答

不能說管理,而是作得了多少主,即使想管理,事實上也無法做到,因為人不可能單獨生存下去,一定會與人、事發生關係;一旦發生關係,你想管也管不了。在任何環境中都能作得了主的人有二種──一是堅持自我主觀意識,大家都不想理會他;一是其智慧的確超越一切人。

其實,不論處於任何環境,我們不能要求環璄來遷就我,而是自己要去適應環境。若說要怎麼去管理,仍是主觀意識,別人不一定能接受。所以只是要求環境是不可能的,而且這樣就連改變環境的機會也沒有;反之,你去適應它,就有改變環境的機會。所以,不要以自己的個性去要求別人,要以自己的修養影響別人,這當中不能有「管」的存在,不論於己、於人皆然,因為管自己其實就等於管別人,除非你不和別人發生關聯。

人的一生,如果不是一個學佛的人,只有隨其過去世 (現在以前,包括無始以來) 所作而承受一切因果報應。學佛則能改變──不是消除業報,而是業報來了,好的莫得意忘形,否則往往樂極生悲;不好的也莫灰心喪志。好的來要珍惜,不好的發生莫怨天尤人,因為一切皆是自己作自己受,不是別人作而我來受。或說:是別人將痛苦建立在我的快樂上;即使如此,別忘了他與你的關係──親情、友情⋯⋯各式情感關係。所以不能一味怨尤,這樣並不能解決問題,而是當別人要將其痛苦建立在你的快樂上時,你若能幫助他化解,也就等於把你的快樂和他人分享。所以人生道上不要太計較、執著,但也不能隨他去,不論發生什麼,真正要面對的是自己不是別人,比如不能適應環境,覺得好苦,必有其原因。所以要時時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尤其是關係到人與事的時刻。

當有了障礙,能予以化解,此人的修養已不錯了;若可能會成為障礙,在未形成前,能使它不發生,此人的修養就很高了。若有障礙就受不了,只是隨它擺佈,如此對生命的價值把握的就不多。生命的價值不是在於自己感受好或不好,乃在於潛力的發揮──一方面能使自己過得安穩、祥和,進而還能影響別人,這也就是菩薩。於佛法而言,自己修養解決自己的問題較易,若要行菩薩道,除解決自己的問題,還要幫助別人,這就真的要有一份願心,否則還是做不到。常言:心有餘而力不足──能力、智慧尚未達到那樣的境界;但能心有餘就不容易了,人就怕始終停滯在「欲」字上,凡人的欲望本是填不滿的,能有餘表示你和欲字已扯不上關係了。
分享
了解更多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