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地巡禮 | 翠谷青峰踏山行 法雲禪寺三峽建地週邊認識 (文/淨乘)

112-06-09
分享

岳山法雲禪寺今 (112) 年年初於新北三峽完成購地,寺地位處紫微山腳下,前臨橫溪 (三峽主要河流之一),背山面水,環境清雅寧謐。為讓善信護法大德認識新建地及環境,法雲禪寺建寺籌備委員會特於 5 月 1 日安排健行一日遊活動,聯絡情誼。活動前,個人與內人結伴先行前往踏查週邊環境,俾利活動規劃。時值仲春,山明水秀,氣候宜人,踏山之行收穫頗豐。藉此踏查心得,也讓大眾認識建地鄰近清幽環境及其歷史。

紫微地區曾是客家藍染之原料種植地


民國 106 年因參加佛弟子協會舉辦之山系聯誼活動,返程途經三峽老街乃有因緣認識並體驗在地客家藍染文化,而法雲禪寺建寺預定地所在之紫微地區,正是早年藍染原料大菁的種植地。據《三峽鎮志》載:
咸豐初年,有一外僑與艋舺人林左賣、王益興、井賢、伊記四人同至大寮方面,討伐生蕃,從事採樟腦栽植菁樹,左賣坑 (今紫微坑)、竹坑、大寮均為其所開墾之地帶。
沒想到,吾人與三峽紫微原來早有夙緣。

採茶人

(踏查時,正巧遇見丘陵上採茶人身影。)
前引《三峽鎮志》文中提到,先民除在三峽紫微種植菁樹外,還從事採焗樟腦工作。清末時,真正為當地帶來豐厚經濟利益者,實則是成片的天然樟樹林,十九世紀清朝末年,軍工兵船興建以及樟腦的生產均仰賴之。

只是大量砍伐的結果,等到日人治台時期,幾已殆盡。所幸同治七年 (1868),英國人杜爾德曾於三峽推廣種茶製茶,運銷美國,茶葉遂成為三峽重要經濟作物直至今日,而法雲道場所在之竹崙里正是三峽茶葉的集中區,附近還保留有一座日治時代 1924 年所建之大寮茶場,今已改為大寮茶文館,明年正值百年,來寺巡禮時或可順道前往參訪。

高高的樹上結檳榔

(採檳榔人及採下之果實)

隨著天然樟樹砍伐殆盡,台灣光復後,農民改種植檳榔樹,迄今道場預定地所在道路紫微南路 (舊稱大寮產業道路) 兩側仍可見成片茂密的檳榔林。

已故歌手鳳飛飛曾有〈採檳榔〉歌提到:「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四月份檳榔產期即將結束,今日適巧遇見採檳榔的場景,惟已不見早期歌詞所言爬上樹採集景象,畢竟這需要有高超技巧及膽量,是一項高危險性及高難度的工作;今日採割檳榔已改由在地面上手持和檳榔樹等高之檳榔刀直接將檳榔果實割下,是日親眼目睹,增長了我們的知識經驗。

山明水秀之境

三峽因地勢關係,平坦之良疇沃野不多,大部份是層巒疊嶂、翠谷青峰的山區,景觀自然秀麗,為名符其實的山明水秀之境。踏查拍攝之際,隨手拈來盡是自然天成即景,有飛越橫溪水面的白鷺絲、翱翔天際覓食中的黑鳶老鷹、滿山遍野盛開芬芳的桂花,和即將綻放山頭的油桐花,處處生機盎然,美不勝收。


栽松道人

踏查尾聲,巡禮了法雲道場建寺預定地。造訪前一日,常住師及居士已先行栽植了羅漢、五葉、及赤松等諸松,此情此景不禁讓人聯想起公案記載,有一天本宗祖師臨濟義玄禪師正在栽松時,乃師黃檗希運禪師問:「深山裡栽許多作什麼?」臨濟義玄禪師答:「一與山門作境致,二與後人作標榜。」期盼寺院早日建成,緇白所種諸松可為山門增添境致,而今日僧眾修行辦道、弘法度眾之德風更堪作後人之標榜。


踏查小記:
是日踏查,搭乘 779 公車至「檢查站」公車站下車步行,沿竹崙路、紫微南路,途經法雲禪寺三峽建寺預定地,抵達紫微天后宮,全程 2.8 公里,需時 1 小時。
關鍵字:
三峽籌備建寺
分享
了解更多
1 則留言
張耀明
11 個月前
「緇白種松添境致 臨濟兒孫續家風」
淨乘兄行雲流水之妙筆,讓法雲禪寺三峽建地「活」了起來。天際老鷹、水面鷺絲,茂密檳榔林、遍野桂桐香,昔日紫微菁樹,今日大寮茶館…… 山明水秀之境,處處生機盎然!
末文更以栽松道人期許,賢哉 志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