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心路歷程 | 譬喻二則有感 (文/諦聽)

112-05-25
分享

《楞嚴經》云:「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近日諦聽義師父《佛法要義》系列課程影音,於「空船理論──對事不對人」及「甲對、乙對、你也對」二則譬喻有感,獲益良多。

其一、空船理論──對事不對人


義師父講解「四念處」法要,談到吾人面對色塵緣境常會以自我意識執著於身、於受、於心、於法四處。課中舉「空船理論」解說受念處──當感受一起,立刻以自我意識反應而造成缺失,讓人印象深刻。

「空船理論」謂在河中撐船,突遇對方來船即將碰撞,不論緣由便先責怪對方:「快要相撞了,你怎麼不長眼睛?」不僅於事無補,還會造成不快;而若漂來的是空船,無人可對應,此刻心念反而會放在想辦法避免兩船相撞。同樣一件事情,前者對人不對事,有所缺失;後者對事不對人,化解問題。

課後未幾,現實生活中果真遇到「對人不對事」真實現象:

乙對甲存有成見,某日乙將舉辦活動,甲發訊息幫乙宣傳鼓勵大家參與,詎料乙卻認為甲是故意選在同一天自己也要辦活動,存心作對,遂以不堪言詞留言,稱其導人入諍,破壞和諧。逮知情之丙向乙說明,乙方知是誤會,趕緊將留言刪除。同樣一件事,當對人不對事時,便容易造成傷害。

義師父課程中提到,面對四念處之自我意識執著時,佛法告訴我們要從「想蘊」著手,做自我調理才能提升修養。當是時,案例之某乙若能迴光返照,或將發現之前對甲的成見,也許是類似此次事件由諸多的誤會堆砌而成,於中研究分析而調整心念,才有化解問題的機會。

其二、甲對、乙對、你也對


「明辨是非」課程主題,義師父舉公案,甲乙二人爭執對錯,請老和尚公斷,老和尚先對甲說你對,復又對乙說你對,一旁全程目睹之小沙彌對老和尚說,對甲說對,對乙也說對,似有不辨是非之嫌,詎料老和尚說,你也對。義師父解釋,每個人都有一個「我」,依自我的修養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從每個「我」的角度來看,當然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是故老和尚說大家都對,有其深義。

惟義師父復舉案例,若一常住經常私自外宿,僧值屢教誡而不聽,提請寺主公斷,此時寺主若亦言二人皆對,則反而是真的不分是非了。

課後個人常思惟此二者之差異何在,逮讀白雲老禪師講述《佛說四十二章經》之第一章,提到戒律是共法是定法,大家都要遵守;佛陀所說的經典內容則依於對象而有適合及相應與否的不同,是共法或共不共法,於此而有省悟。


佛學課程影音:
佛法要義 / 三十七道品─四念處 (智義法師主講)
佛法要義 / 明辨是非 (智義法師主講)
分享
了解更多
1 則留言
張耀明
10 個月前
諦聽師兄「聞思」譬喻法義,於日用事觀照體悟,真「修」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