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報導 | 天岳山法雲禪寺 111 年下半年佛學課程開課

111-09-12
分享

秋時節,金風颯爽,天岳山法雲禪寺 111 年下半年佛學課程於 9 月 11 日開課,是日適值秋節連假最後一日,大眾把握因緣,收攝身心,來寺熏習。課程禮請智義法師及住持智願法師,分別講述「佛法要義 / 中道義」及「金剛經研討」,並由智願法師帶領學員靜坐止觀。

「佛法要義」課程探討主題「中道義」。智義法師表示,一般談到「中道」,往往論及「兩邊不取,取中間」之儒家中庸思想,此並非佛法。佛法是依於世間的相對,而去認識、瞭解,從中間顯現其中有道,謂之「中道」。此中道須能顯出法義,與生死有關,方可稱之為「中道義」。

課堂中進一步分就《法華經》實相理論及三論宗「八不中道」探討中道義。《法華經》談「空假中」,要認識實相,先要有「假相」之建立,然後從「假相」的有去突破而顯現「空」。此「假」其中有道,依於「中」去認識假,「中、假」均是有相,從有相去突破,顯現「空相」,而顯現出「中」之功德與饒益性。

三論宗談「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斷不常」八不中道,此生滅、來去、一異、斷常八法,其中各自有道。舉「不生不滅」例,人之如來藏有業之種子,若無相應外緣,則業「不生」。可是生起,並非馬上得到一個結果,中間有其過程。學佛的人修學佛陀道理方法,形成智慧修養,就有改變的機會而能重業輕報。談「不滅」,關係到業本身沒有消失,但不表示這些業沒有消失的機會,或者一定消失。三論宗談八不中道係為「破偏立正」,「偏」其中有道,瞭解「偏」中道理,才能「立正」。

完整課程影音:
佛法要義 / 中道義 (智義法師主講)

‧‧‧

下午「金剛經研討」課程,智願法師帶領學員接續上學期進度,探討第十一分「無為福勝分」、十二分「尊重正教分」及十三分「如法受持分」。

經中談到,如果有人能夠受持經文並為他人說者,其福德勝過以滿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之人。法師以世俗常說諺語「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解釋財施及法施之法義重點。財施屬物質層面,以物資錢財布施,固可暫解燃眉之急,一旦沒有了資助,將再陷入困頓局面,何如教以一技之長,而能自力更生。於佛法而言,若能教授他人佛法,將佛法廣為弘傳,幫助更多人信佛學佛,化解煩惱,則其饒益性更勝財施。惟財法二施俱屬菩薩法之布施波羅蜜法,吾人學佛修行不可偏廢。

是日經文多談及三段論文句「是⋯⋯,即非⋯⋯,是名⋯⋯」,法師為大眾複習,一切事物圓融圓通,為方便溝通故,乃取假名。法原本無定法,因為人的分別計較執著,結成法界,而造成彼此衝突,滋生煩惱。故佛法有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所造,唯識所現。《楞嚴經》亦云:「此結若存,是非鋒起。」如果此結不解,熏成習氣,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如是循環不已,則無有出離之日。

佛法中尚有諸多典藉談及此概念,法師旁徵博引援以為例,如華嚴「空有無二,一際圓融」,禪宗「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圓覺經》「銷金礦」喻及「以幻修幻」「非幻不滅」等,幫助大眾對此有更多認識與瞭解。是日「靜坐止觀」,法師即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為題,讓學員思惟《金剛經》「是⋯⋯,即非⋯⋯,是名⋯⋯」經文法義。


分享
了解更多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