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心路歷程 | 在佛學課堂中看見禪的蹤影 (續) (文/淨乘)

111-06-22
分享
(2008.2.9 第三次護摩法會之夜,白雲老禪師於大客廳開示)

法雲禪寺教授師智義法師講述「起心動念」佛學課程,個人感觸良多,前已撰述學習心得 (參考此文),近日反復思惟,復又有所感,乃再為續篇抒發所得。

在未學佛以前,個人對於「禪」的理解,停留在布置風格像似「禪」的相上,以及公案之參禪。逮親近白雲老禪師道場學習佛法,方知禪風布置只是個人生活雅趣之追逐,與「禪」一點關係也沒有,甚而親見實例,有為此禪風布置一事產生諸多計較執著者,不僅未能解脫,反而憑添更多煩惱。

禪風布置不是禪,那麼公案參禪總是了吧?為何老禪師解說佛法卻少用公案,反而多講道理方法?後來發現,其實公案乃是繞路說禪,以指示月,終究還是要有道理方法,方有修行準的可為依循。

公案中曾提到,有學僧坦然及懷讓二人參六祖惠能大師之師兄慧安國師。
坦然學僧問道:「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慧安國師回答道:「何不問自己意?」
坦然學僧問:「如何是自己意?」
慧安國師道:「當觀密作用。」
坦然學僧進一步追問:「如何是密作用?」
慧安國師面對著坦然學僧,睜開眼睛,閉上眼睛,又睜開眼睛,又閉上眼睛。
坦然學僧於此恍然大悟,並從此跟隨慧安國師學習。

公案中所表達的正是白雲老禪師所云,亦是智義法師於課堂上所說的:「學佛修行不從自我下手,無行可修。」將學人從向外求當中拉回自己內心的調理,所謂「明心見性」是也。然而套句時下常用的流行語言,知道這個道理之後,「然後呢?」相信坦然學僧後來跟隨慧安國師學習,國師應該也會告訴他許多修行的道理方法,只是公案沒有再做後續說明。

在宗門禪師語錄當中,除了引人入勝的公案外,其實也有諸多關於祖德禪法的介紹,只是囿於文字語言的隔閡,不容易理解,而常為人所忽略。所幸時隔千百年後的現代,我們值遇白雲老禪師「化佛陀的語言為人類的語言對人說法」,將佛法以深入淺出、簡單扼要方式表現出來。有此善緣,吾人寧能不珍惜乎?

白雲老禪師常告訴我們:「凡起心動念,要與道相應,和生死有關。」智義法師此堂課介紹白雲老禪師「起心動念」禪法要義,正是吾人學佛修行的「起手式」,亦謂「下手處」。吾人每天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無不是在起心動念當中討生活,只不過在未學佛之前是以隨波逐流方式度過;學佛之後,尤其是在聽聞此堂課程道理方法後,則應懂得隨時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把握其中內涵,如此反覆不斷練習,才有機會做到「凡起心動念,與道相應,和生死有關」,如是方為真正調理自我。

個人於此堂課程獲益良多,復又叨絮,真切感恩白雲老禪師,以及法雲伽藍所有教授師。


佛學課程影音:
佛法要義 / 起心動念 (智義法師主講)
分享
了解更多
3 則留言
性顏
1 年前
感恩老和尚為我們在浩瀚無垠博大精深的佛法中為我們理出一條修行之道;更感恩法雲禪寺諸位師父如此殷切叮嚀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佛法修行。感謝淨乘居士分享學佛心得,提醒我們惜緣,感恩,不退道! 🙏
性禪
1 年前
感謝淨乘居士分享,學佛弟子必須,從自身修行,應從起心動念中去找到道理方法,要與道相應和生死有關,謝謝淨乘居士分享,讓我們收穫良多。🙏
淨乘
1 年前
彩雲影裡神仙現,
手把紅羅扇遮面。
急需著眼看仙人,
莫看神仙手中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