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報導 | 假日佛學課程期末花絮:探討俱舍論、認識自我

110-01-04
分享

岳山法雲禪寺一O九年下半年假日佛學課程陸續進入尾聲,1 月 3 日,分別禮請教授師智揚法師與住持智願法師講述「探討《俱舍論》」及「認識自我:六根、十二處、十八界」暨靜坐止觀。是日大眾把握法緣來寺熏修,也為元旦連假做收心準備。

上午「探討《俱舍論》」課程,前已講述五蘊之色蘊 (以變礙為性),本次課程智揚法師帶領大眾繼續探討受想行識四蘊。受蘊以領納為性,領納觸而感受到苦、樂、不苦不樂;想蘊以取像為性,將外境的像擺到心上;行蘊以遷流造作為性,四十六心所法扣除受、想,再加上十四心不相應行法,均屬行蘊;識蘊以了別為性,此即心王。

課程中復又探討七十五法與十二處、十八界之對應關係,法師表示此種細膩分析較少見於大乘經典。色法之五根、五境,分別為十二處中的十處及十八界之十界;色法之無表、四十六心所有法、十四不相應行法、加上三無為法,即為十二處之法處及十八界之法界;心法在十二處屬於意處,在十八界則含攝六識及意界──當六識落謝後即轉為意界,為後來六識之所依,此七心界等無間緣作用說明了心生滅法的概念。

‧‧‧

下午智願法師主講「認識自我:六根、十二處、十八界」課程,帶領吾人認識自我、調理五蘊。當面對色塵緣境,五根接觸五塵,意根加入後了別法塵。分別之時,必然有取有捨,決定於第七末那識,即自我意識。當「我」起作用,阿賴耶識已有種子,則種子變,生現行;若阿賴耶識無,則現行熏,成種子。

五蘊識變源色成蘊,依受、想生變化,確定行、識作用。欲改變識變,於五蘊之想蘊完成了,不要馬上行,趕快建立起一個間隔,先止於這一念,研究、分析、認識,產生很多非想,才有進入觀的機會。

接續之「靜坐止觀」課程,大眾即以是日課程內容進行思惟修。課程尾聲,智願法師略述《華嚴經》菩薩十地內涵,如何以四攝法及六波羅蜜法完成各地修養,具體內容當於來日再做分辨。

分享
了解更多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