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
- 飯前、飯後各半小時內及「子」、「午」二個時辰要避開,不宜打坐。(午時即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子時是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因為子午二個時辰是氣血交換的時間)
- 若吃肉類太多,很慢消化 (通常需四十五分才能消化),飯前、飯後約一小時才靜坐。
- 若喝酒勿靜坐,無法調整姿態。
- 感冒若咳嗽則勿坐。
- 孕婦趺坐不宜,可以坐在椅子上。孕婦三個月以上勿打坐。
- 女眾在月事期間也可打坐,不受影響。
注意事項
- 若站著要達到靜坐效果很不易。(因腦後中樞神經,在坐時,才能放鬆。若站著,就不能放鬆會有壓力。)
- 褲子,用繩子綁的最好──丹田不受壓迫,身體即能完全放鬆。
- 坐,要坐在透氣的地方,才不會屁股生瘡。
- 勿坐在彈簧床、沙發上,身體會變形。坐在硬的上面,最好是榻榻米上 (即勿坐在軟的地方)。
- 如地板或磁磚上硬度夠,最好鋪上毯子,折疊數層,比榻榻米略高也沒關係。
- 若有風向 (電扇、窗口、門等),臉要正面朝向它 (人的前面抵抗力最強),夏天兩腿膝蓋須蓋條小毛巾,冬天要蓋到膝蓋感覺到暖,避免風寒入侵。
- 若是冷氣房內,兩肩部加蓋小毛巾以防寒氣侵入。
- 若在室外,最好用毯子將身體包起,只露頭部。
坐前暖身 (調整氣血)
- 兩手手臂彎曲呈 90 度直角,左右臂朝內用力緊夾兩脅,兩手握虛拳,頭部以頸為中心,從右而左以 360 度慢慢轉圈,再從左而右交換做。此活動可使後腦杓兩條大動脈血液順暢,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惟兩手上臂須夾緊才有效果。
- 先散盤坐好,兩手掌放於膝上,身子往前向下接著向左至右,或由右向左,先慢慢大幅擺動數次,然後以腰椎為中心,身體由右而左作 360 度的轉圈,再由左轉向右作同樣之慢慢轉圈。
姿勢
靜坐最主要的目的是使我們的身體內臟全部放下,完全的休息。一個人定力夠不夠,取決於靜坐之姿勢正不正確。
- 坐姿:
雙腳採單盤、雙盤、散盤皆可。(姿勢非所強調,以單盤為入門學習方法。)
- 若右腳在上、左腳在下,則雙手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反之左腳在上,則左手在上,以使姿勢更平穩。
- 雙手併攏,兩掌交疊,雙姆指輕輕碰觸,然後平放於相疊之足踝上,儘量往內靠身體。(即阿彌陀佛坐相之彌陀印、三昧印)
- 夏日溽暑時,雙手亦可置於雙膝蓋上,身體其他姿勢不變,祇有雙手之姆指、食指、中指三指輕輕碰在一起,如同用手捏住紙張一樣,手掌心透空可以散體熱,手腕置腳膝蓋上,兩手手掌須向下。
- 動作:眼、嘴全閉上,先以胸部吸一口氣,儘量吸滿,身體挺起,然後慢慢呼氣 (用鼻子呼),此時小腹自然地往下沉。然後正常呼吸。經此一吸一吐後,則坐姿自然得到調整,不會前傾也不致後仰,全身有彈性很然坐著。至於姿勢是否正確,則經三至五分鐘後,嘴裡如有唾液湧現即表示正確;若沒有,則再次做吸氣、吐氣來調整坐姿,一直到正確為止。
坐椅子:
- 高度以雙腳掌能平貼於地面為準。背部僅能靠椅子上三分之一左右。
- 由脊椎尾算起,上背部不能靠,其餘姿勢和靜坐皆相同。(此法適用於腳部受傷,不能趺坐者使用)(坐完即可睡覺)
姿勢都調整好,全身完全放鬆,不能有半點緊繃。
姿勢不正確
以下是姿勢不正確時,產生的毛病。因一坐下來,眼一閉,進入狀況,即會忽略了姿勢的正確否。
- 身體若有某部位酸,即該部位沒有放鬆。
- 脊椎骨太緊會造成骨刺,太鬆會造成胃部不適⋯⋯腎臟、內臟的毛病。
- 後肩膀周圍會痛是因為胸部往前,姿勢不正確。
- 若感覺小腹用力,則是身體向後了。作一次深吸及呼氣來調整姿勢,身體自然垂直,不要刻意用力去挺直,頭上的火氣會上升。
- 頭偏低易昏沉。
靜坐現象
- 臉部會冒汗或發熱,即腸胃火氣太大,或吃到刺激的食物。(可清煮白蘿蔔放些鹽降火氣)
- 眼前感覺有光,大部分肝不太好,可能與喝酒有關係。
- 如果閉眼後會怕、心虛,即心臟造血跳動慢之故。可早晨早起雙手向外劃圓圈,作深呼吸之運動來補救,平常缺乏運動之故。
- 想深呼吸 (腹部),可能氣不足,平日多作運動,不要間斷,日久即可改進。
- 靜坐中身體會搖動,可能過去有學過靜坐,潛意識中之種子顯現。
- 若脊椎部位,或身體某部位非常疼痛,則馬上起身勿再坐了。
- 剛開始坐,兩隻腳會僵硬,而背後脊椎尾會痠。但只有痠麻,不疼是沒有關係。但若會疼,則不要坐了,免得出問題。
- 若坐了昏沉想睡覺,先睜開眼睛,若還不行則不要坐了。
- 坐時須完全閉眼,若開三分目,眼睛會花,眉心會酸。眼若稍開,久了眼睛會發痠,不舒服。
- 一坐時,有打嗝或平常呼吸沒有正常,可於早晨時雙手手指交叉緊壓腹部,先稍往後 (身體) 吸氣,再身體往前,吐氣作二、三次,肺部氣泡不夠之關係。
控制思想
- 以手指輕碰鼻尖後,儘量抓住鼻端之感覺,不是用眼睛看,若用眼看或注意力集中鼻端,久了,兩眉間部份會皺,動不動就會皺眉頭。
- 鼻尖在靜坐時是正中心點,且神經系統之末梢神經最少,幾乎沒有,感覺最少,比較不會執著。(鼻尖細末的神經最少,其次是耳墜子的尖尖。)
- 去感覺鼻尖是單純的感覺,不是閉著眼去看鼻尖,也不是去注意它,如果有其他的意念產生就再去想想這個感覺,然後將此感覺放在鼻尖上。只要意念一起,此鼻尖之感覺即消失,要連續不斷重覆去感受那個鼻尖之感覺。
- 不是用思想去想鼻尖的感覺,而是抓住那感覺,一次再一次的重覆練習。
止於一念之訓練
能止於一念是要經過研究、分析。
- 當鈴一搖時,注意其尾音,眼睛慢慢閉起來,看能維持多久。
- 睜眼看一拳頭或手印,待看清楚了,慢慢閉眼,看能否把握那印象?能維持多久?第一個意念不讓它消失,第二個意念不讓它起來。
- 睜眼見手拿搖鈴,則眼見影像,耳同時聽聲音,看與聽二者一起作用--第一意念。
- 閉眼,祇聽搖鈴聲,祇聽到聲音--第二意念。
- 再張眼、閉上時是尚有第一意念?或是第二意念,可否發現念頭的變化?
過去在大陸上的行腳僧有一種功夫,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祇要腳一盤、眼一閉,就能什麼都不管它,不受影響,縱使面前發生了火災,這種功夫是經過一番功夫學習來的。
不管姿勢,眼皮慢慢閉下,當一閉上,即將六根封存。看著自己的意念,再去探討此念頭從何而來,怎會有這念頭?再進一步,自己默問自我:你有沒有修養?如此去做觀想;一個人平常有沒有修養,有沒有定力,即是靠此功夫。
靜坐是靜淨的坐在那裡。靜:冷靜,淨:乾淨;真正靜下來,是知道外面之聲音,但不知其內涵,知道有音樂,但不知是那條歌。所謂的靜坐,就是靜淨地坐在那裡,什麼都不想。但必須先從感覺下手,待以後連感覺都沒有了,才開始進入靜坐的狀態。待以後要思考,探討問題時才不會亂,能不亂,才能去修養智慧,所以要止觀,要做四念住、四禪八定之訓練。
不怕妄想雜念,就怕空亡。靜坐時沒有意念,進入空亡的狀態,是很危險的,很容易昏沈。
下坐
- 聽到引磬聲時,用手將腿放散。
- 手心摩擦生熱,雙手摩擦時,將手掌心的空氣壓出,而後將手心摭眼窩,再以洗臉式按摩臉部。
相關佛法介紹
| 靜坐出來的病——如何治療它 (白雲老禪師著作《迴響集》) |
關鍵字: |
靜坐止觀
|
|
淨乘 ‧ 3 年前
|
|
淨賢 ‧ 3 年前
|